新竹縣湖口鄉長安村長安茶廠仍保有不少的老茶

【大台灣旅遊網記者蔡聰挺/新竹報導】1971-1991年間,新竹縣湖口鄉長安、湖南、湖鏡、羊喜等地區遍佈茶園,曾經有70多家茶廠記錄,主要生產烏龍茶和包種茶,為了打出自己品牌,推出湖農LOGO的長安茶,由湖口鄉農會及鄉公所監製、行政院農發會輔導、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農牧局/台灣省茶葉改良場/新竹縣政府/新竹縣農會技術指導。曾有過幾種不同的包裝。強調「品質優良價格大眾化」之訴求。有一種金黃色的包裝上的4位採茶小姐,目前還有一位在湖口鄉農會。

長安茶廠盧朝烘老闆還保有30年以上的老茶及酸柑茶。

長安茶廠盧朝烘先生表示,依據資料顯示,1894年10月盧家就開始在湖口種茶,1922年4月他祖父的大哥盧煥登就開設茶廠,已有一百多年。1981年代茶園被大量收購開闢成高爾夫球場,大量茶園因而消失,茶菁的供應量嚴重影響到製茶的作業及產量,讓尚未站穩腳步、尚未打出知名度的長安茶,默默的退場。大量茶廠隨之消失,目前少量茶廠往精緻化轉型,成為活的歷史博物館或往老茶、陳年茶發展。

長安茶廠盧老闆對老茶存放的位置及生產的年代都有詳細的資料記錄。

在長安村的長安茶廠,目前不再生產新茶,但已傳承三代的實力,曾在比賽中得到過不少奬項。目前盧朝烘先生便將以前產製的茶葉,精心的保管,建置詳細資料,以供應老茶之主,而且有不少的30幾年老茶,有500多斤是裝成甕,每甕10來斤,都有詳細的紀錄。盧老闆表示,老茶得來不易,特別是賣掉一斤少一斤。曾經有茶商要以現金將500多斤全部買下,盧老闆表示,為了讓更多茶友有機會品嚐到老茶,並沒有答應。還有未裝甕的老茶,存放在倉庫中,會定時檢查,必要時,會再烘焙過,以確保品質。

長安茶廠盧老闆對多種事項均感興趣,所收集的資料非常豐富,有如個人的博物館。

長安茶廠也了解,時下要以傳統方式泡一杯好茶,對一般民眾而言(特別是上班族),確實不易,因此提供更便利的茶包,是目前正在研究的項目,包含設計較醒目而美觀的包裝。目前在湖口好客園區可以買到成甕及罐裝老茶。

長安茶廠保有農田水利會的繳費資料(1964-1989)。

長安茶廠還有一種酸柑茶,湖口鄉農會也在輔導及協助推廣茶包,酸柑茶是客庄一種特殊的茶,製作過程非常繁複,而且不易,一不小心就前功盡棄。茶湯略帶酸味,生津解渴。目前也有改良製法,加入一些中藥材或香料,雖然口感多變,但不如傳統、單純的古老配方,來的自然。

長安茶廠目前甕裝的30年以上老茶還有500多斤,每甕約10來斤,另有散裝的老茶,保存情況良好。

喜歡老茶的茶友,30年以上的老茶,可以到長安茶廠找盧老闆聊聊。盧老闆除了在茶方面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對地方文史、大事記、農業資料等等,都非常用心的整理,有如個人的博物館,諸如農田水利的收費,1964-1989年間的單據大部份都在;茶改場出版的刊物等。也樂意與人分享,有這些方面的研究資料需要,或許從盧老闆處可以找到不少有用的資料。

農改場推出的台農25號茶苗紫豔登場,兼具茶飲與景觀市場。

***更多資訊請關注大台灣旅遊網(https://tw.tranews.com)報導